內容
2012年1月
上一頁 下一頁
科大為癲癇症「解碼」
科大首次破解癲癇症發作訊號機理;研究團隊(左起):師蕾博士、葉玉如教授、傅潔瑜博士、葉栢勤先生

科大理學院院長、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及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葉玉如教授與其研究隊伍成功解開與癲癇發作相關的神經訊號,為生物醫學作出重大貢獻。

 
圖示正常大腦神經細胞遷移(左)及α2-chimaerin抑制導致大腦神經細胞遷移異常(右),螢光綠色部分為神經細胞。

該團隊近期於神經科學領域的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發表論文,闡述他們研究腦部發育機理的最新成果。「如果缺乏特定的蛋白,神經細胞將不能夠遷移到正確的位置,因此無法與它們的靶細胞聯繫及形成神經回路。神經細胞遷移對大腦發育十分重要,一旦遷移過程紊亂,就可能導致自閉症、精神分裂症或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葉教授表示。

葉教授和她的團隊成功發現α2-chimaerin蛋白在調節神經細胞遷移和大腦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通過先進的子宮內電穿孔技術,他們證明抑制α2-chimaerin蛋白在胚胎大腦皮質中的表達,將阻礙神經細胞的遷移過程,導致神經細胞在錯誤的區域積聚。他們亦發現,α2-chimaerin基因缺陷的小鼠會表現出自發性癲癇發作等異常行為。

這項令人欣喜的發現表明擾亂神經細胞的遷移過程會導致神經回路的異常,從而造成癲癇發作。由於許多神經系統疾病與神經細胞的遷移異常有關,葉教授和她的團隊關於α2-chimaerin的發現,為研究神經系統疾病的病因和開發相關治療藥物提供了新的途徑。

 

與葉教授一席話

法國總統最近授予葉玉如教授「國家榮譽騎士勳章」,以表揚她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頒授儀式於法國駐港澳總領事Mr Arnaud Barthélémy官邸舉行,有過百名社會領袖、官員和科研人員參加。

葉教授成為本港極少數獲此殊榮的傑出人士,她說:「秘訣在於堅持。要在科學研究上取得突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沒有捷徑可走。我希望透過自己的例子說明,科研的道路雖然艱辛,卻是有意義和值得的。要常常保持對科研工作的熱情和興趣;即使到了現在,我仍會因為實驗室中一項發現、或即將刊登的論文而感到興奮。」

葉教授於頂尖的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超過210篇學術論文,文獻獲引總次數超過14,300次,是神經科學領域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科學家之一。

「科學教育為學生帶來裨益,能訓練他們的邏輯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有志投身於科研事業的同學,葉教授勉勵說:「努力尋找克服困難的方法;永遠不要放棄。」


葉教授早年於哈佛大學取得藥理學博士學位,憑著卓越的科研成就獲得多項榮譽,其中包括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婦女與經濟高峯會議傑出創新女性獎(201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8年)、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獎(2003年)等。她榮膺中國科學院院士,獲選為發展中世界科學院院士,並擁有21項國際科技發明專利權。

葉教授主要從事腦部發育機理的研究、以及開發治療老年痴呆症和柏金遜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藥物。她因發現了多種神經營養因子在神經發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享譽盛名,亦促進了神經營養因子在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方面的應用。她清楚闡明了神經細胞之間通過突觸傳遞訊息的機理,為治療相關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