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2012年1月
下一頁
科大發明「殺泥技術」有效改善污水處理

「我一生與水結下不解緣,」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陳光浩教授稱。陳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明符合環保原則的「殺泥技術®」,獲國際水協確認為全球最成功的水資源管理系統之一,並能為水源短缺的中國沿海城市提供解決方法。

陳教授1978於浙江唸大學,在當時國內絕無僅有的大學環境保護專業學習。他1982年參加省海外留學考試,成為浙江省成績最好的考生之一,得以負笈日本京都大學唸環境工程碩士與博士。在日本擔任環境工程顧問三年後,他前赴星加坡國立大學,並成為環境研究員。可以說,陳教授是中國第一代的環境工程人才。

「我對水有一份特別的喜好,特別喜歡污水,」陳教授笑說。「污水是污染環境的主要因素,因此妥善處理污水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一位土木工程師,陳教授可以選擇興建橋樑和水壩,又或者發展清潔水資源與水力發電;陳教授卻選擇研究污水。他與研究團隊從早到晚於實驗室默默耕耘,實驗室內放滿處理污水的儀器。「我並不介意污水骯髒或有異味。」他說。

「殺泥技術」採用硫酸鹽還原菌,配合香港的海水沖廁系統,有以下優點:

  • 減低污水處理廠對環境的影響
  • 減少逾九成污泥量
  • 舒緩臭味、又能減低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
  • 將處理污水的費用及佔用空間減低五成以上

「傳統的生物污水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污染物轉化成二氧化碳,從而淨化污水;由於傳統微生物生長速度很快,在處理污水的過程中會滋生大量微生物、最終變成污泥,每天可在香港產生約2,000公噸污泥,須利用污泥焚化爐處理、費用昂貴。新發明的『殺泥技術』則可把污泥量減少高達九成至200公噸以下,節省大量污水處理費用和用地。」陳教授表示。

國際水協為表揚陳光浩教授的卓越研究,特別向他頒發2011國際水協院士,令陳教授成為香港首位獲水協頒發國際水協院士的學者。

陳光浩教授的研究小組與合作夥伴包括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與南非開普敦大學的學者;他並與香港渠務署、水務署及機場管理局合作發展技術應用。同時,他的目光不僅限於本地:「『殺泥技術』為國內缺乏清潔水源的沿岸城市帶來佳音。我們將於位處南沙的科大霍英東研究院設立水處理實驗室,以進行技術應用。我們並與廣州中山大學達成協議,共同成立創新水處理中心,培育人才。」

陳教授與水的關係,實在「一言難盡」。

「『殺泥技術』最適宜與『海水沖廁』及『污水回用』一起使用,大量節省淡水,減少污泥產生, 為中國沿海城市日後因缺水而改用海水沖廁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便宜及可持續的解決方法。」

— 丹麥科技大學環境及資源學系教授
Mogens Hen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