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2014年6月
上一頁 下一頁
思想的力量
科大TEDx學生委員及(左起)講者 - 在港協助難民的Cosmo Beatson、分享學習體驗的Alyson Hau、快樂教練Shveitta Sethi Sharma及Theatre Noir藝術總監葉遜謙。

2014年3月8日對本科生伍詠俐、李永錚及一眾負責統籌TEDxHKUST的同學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這天,TEDxHKUST於校園內舉行,同學除了從八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講者分享中獲益良多,還能與其他不同學科、級別和國籍的同學攜手策劃整個論壇,反應熱烈。

TED早於三十年前於美國加州成立,最初以研討會形式進行,內容集科技(Technology)、娛樂(Entertainment) 和設計(Design) 於一身,其後推廣至全球,透過具啟發性的演講,分享種種嶄新理念。TEDx計劃得以應運而起,讓各地人士如科大生一樣自行籌劃與TED形式相近的活動。

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吸引了來自不同地方的傑出人士,今年TEDxHKUST的講者甚為多元化,包括來自南非、保護全球弱勢兒童的Viva Network代表Justine Demmer;來自英國、難民援助組織Vision First行政總監Cosmo Beatson;來自加拿大、為個人和組織推動變革管理的Potential Dialogue創辦人Peter Nixon;以及來自印度、周遊列國尋找圓滿生命意義的快樂教練Shveitta Sethi Sharma。每位講者均由學生統籌按「催化改變」的主題悉心挑選和安排。

TEDxHKUST於2012年首次在科大舉行,廣受歡迎,其後載譽再辦兩屆。本屆反應熱烈,雖然只得四百個座位,卻接獲多達一千個申請。TEDxHKUST促進多元文化,增強校內合作,更兩度獲「同一科大」學生生活獎贊助。

本屆團隊一手包辦活動的所有流程,在籌募贊助、聯絡講者、宣傳推廣和活動安排各方面,皆累積了不少經驗。團隊有兩位一年級同學,其中來自馬來西亞的理科生伍詠俐,表示隊友同心協力,並沒有把她當低年級生看待。她說:「我可以主動提出建議,組員會自行搜集資料,定出合適的講者後,再逐一邀請他們出席。因為無人指派工作,自己就得自律、有條理地做事,也需要很強的責任感和勇氣,才能應付及承擔這些在學業以外的繁重事務。」

來自北京、就讀環球中國研究課程的二年級生李永錚,同樣嚮往那種無分彼此的團隊精神。團員分別來自香港、中國內地、丹麥、印度、馬來西亞和烏克蘭。李永錚說:「我們按照原定的計劃自願分擔工作。」雖然其中有講者因事未能應邀赴會,但李永錚從中學會面對別人的拒絕和永不放棄的精神。他又補充,能成為國際活動的一分子,獲益匪淺。

團隊正埋首於剪輯活動影片等後期工作,努力爭取續辦TEDx。TED亦將提供意見,使以後活動力臻完善。